敬爱老年人,秋冬话养生

创建时间:2021-10-20 23:35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这是唐朝王维所作的诗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中描述诗人重阳节客处他乡而倍思亲人的情景。我们都知道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是传统节日“重阳节”,因在《易经》中“九”为阳数且最大,两九相重故曰“重阳”,更寓意着长寿,所以重阳节也被国家法定为“老年节”。

重阳节登高、插茱萸是传统习俗,而今又发展为敬老爱老之节日,说明我国对老年人的敬爱,也是中华民族孝道之传承。重阳节正属中秋之后寒露之节气,正值秋高气爽、天气微凉,老年人若能适当登高远望,定有开阔心胸、增强体魄之功效,更能体现身体机能之健康,心情之舒畅;但登高的前提是老年人“肺气十足,筋骨强劲”,如何能让老年人在秋冬季节保持康健,我们传统中医有话说。

《黄帝内经》有云“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秋冬节气转凉,人体阳气由外逐渐往体内收藏,老年人当以静养为主,故不可过早起床,剧烈运动、出汗过多而耗伤阴液;《黄帝内经》也告知老年人的作息也应从春夏的“晚睡早起”而变为秋冬的“早睡晚起”,以适应大自然的“秋收冬藏”,以蓄积精华,以备来年春夏的“春生夏长”即春夏的多运动、多释放及活泼的心性。倘若违背自然规律,秋冬季节过早起床、过晚的睡觉、过多的运动则会消耗过多的“精气”,吸入更多的“废气”,耗损更多的“阳气”从而导致无法更多的收藏精华,咳嗽、哮喘、腰腿痛等慢性疾患则如影随形、缠绵不愈,极大的影响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另外,由于人体阳气秋冬季节收敛于内,老年人易产生“内热”,故俗话说云“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处方”,就是因为萝卜性凉,可以“消食降气”,让“内热”消除;秋冬季节水果较多,适当的食用水果、果汁可起到“养阴”的效果,为何?因水果多酸甜,“酸甘化阴”也,就可以养老年人的“阴液”,从而更不容易得“老年人干燥瘙痒症、眼睛干涩、阴道干涩、口干”等诸疾。

总之,我们中华民族素有敬老爱老孝老之传统,我国已经步入老年化社会,维护好老年人的健康人人有责,也关乎全体人民的全面小康生活,中医药颇有传统养生之道,更好的发扬之对整个国家大有裨益,懂得养生知识,让老年人身体强起来,我们的社会将更加的和谐,我们的家庭也更加的温馨。

 

 
END
 

 

首页    老年友善医院建设    敬爱老年人,秋冬话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