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上的今天 改进中医工作 传承民族文化
党史上的今天
改进中医工作 传承民族文化
1954年11月23日,为改变医药卫生界过去存在的中西医对立和歧视中医的情况,中共中央对原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党组关于改进中医工作的报告作了批示。中央指出,要大力号召和组织西医学习中医,鼓励那些具有现代科学知识的西医,采取适当的态度同中医合作,向中医学习,同时要用现代科学方法整理研究祖国的医学遗产,加以提高;纠正对待中医的武断态度和宗派主义情绪,巩固地建立中西医之间相互尊重和团结的关系,使我国固有的医药知识得到发展,并提高到现代科学的水平。根据中央指示的精神,医药卫生界认真贯彻团结中西医的方针,严肃批判认为“中医是封建医”、主张“三十年消灭中医”等错误言论,引导医务工作者认识到如何对待中医,首先是一个如何对待民族文化遗产的问题,同时还是一个关系到广大人民生命健康的问题。经过努力,逐步形成了我国中西医不仅在防治工作上互相团结,积极合作,而且在学术上互相交流,取长补短的良好局面。
20世纪50年代,福建省人民医院中医诊室场景。
历史背景
近代中医,历尽沧桑。清朝中晚期以后,由于封建统治者的昏庸和帝国主义的入侵,民族虚无主义随之产生,传统文化受到轻视。特别是在国民党统治时期,由于其推行扼杀中医的政策,中医药一度处于奄奄待毙、濒临消亡的境地。中国共产党自建党之日起,始终重视发展和利用中医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总结历史教训,从维护人民健康、发展人民卫生事业出发,高度重视中医药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制定了一系列保护中医药的方针政策和支持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措施。
毛泽东对中医情有独钟,他多次在不同场合强调过:“中国对世界有很大贡献的,我看中医是一项。中医尽管有些道理还说不清,但行之有效就是真理。”1950年,毛泽东为第一届全国卫生工作会议题词:“团结新老中西医各部分医药卫生人员,形成巩固的统一战线,为开展伟大的人民卫生工作而奋斗。”这次会议正式把“团结中西医”作为新中国卫生工作的一项重要方针。1954年,毛主席指出:“重视中医,学习中医,对中医加以研究整理,这将是我们祖国对人类贡献的伟大事业之一。”
1950年7月,毛泽东发出西医学习中医的号召。1954年11月,中央在批转中央军委党组《关于改进中医工作问题的报告》的批示中指出:“当前最重要的事情是大力号召和组织西医学习中医,鼓励那些具有现代科学知识的西医,采取适当的态度和中医合作,向中医学习,整理祖国医学遗产。只有这样,才能使我国原有的医学知识得到发展并提高到现代科学的水平,也只有这样,才能纠正对中医的武断态度和宗派主义情绪,巩固地建立中西医之间的相互尊重、相互团结的关系。”
此后,西医学习中医在全国医疗卫生机构中逐步开展起来。1955年底到1956年初,卫生部在北京、上海、广州、武汉、成都、天津举办了6个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班,以两年半为期,系统学习中医理论和治疗技术。
1969年,当时还是卫生部中医研究院实习研究员的屠呦呦,忽然接到一项秘密任务:以课题组组长的身份,研发抗疟疾的中草药。为了完成组织交给的任务,屠呦呦历尽艰辛,克服了常人无法想象的困难。
正是在毛主席的直接关怀下,上世纪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中期,出现了中医现代史上发展的第一个令人瞩目的高峰。
一些有代表性的中医中药人士,还被推选为各级人民代表和政协委员,中医的社会地位、政治地位不断提高。
1966年以后,在十年浩劫中,中医研究院多数科研项目被迫中断,北京市属医疗与科研机构也受到影响。困难之时,周恩来总理对中医科技界给予极大关怀和支持。
1.1931年,日本关东军蓄意炸毁沈阳北郊柳条湖附近南满铁路铁轨,反诬是中国军队所为,突然进攻沈阳北大营中国军队,发动了( )。
2.1935年12月,中共中央在( )上确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