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上的今天 改进中医工作 传承民族文化

首页    党建工作    党史上的今天 改进中医工作 传承民族文化

党史上的今天

改进中医工作 传承民族文化

1954年11月23日为改变医药卫生界过去存在的中西医对立和歧视中医的情况,中共中央对原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党组关于改进中医工作的报告作了批示。中央指出,要大力号召和组织西医学习中医,鼓励那些具有现代科学知识的西医,采取适当的态度同中医合作,向中医学习,同时要用现代科学方法整理研究祖国的医学遗产,加以提高;纠正对待中医的武断态度和宗派主义情绪,巩固地建立中西医之间相互尊重和团结的关系,使我国固有的医药知识得到发展,并提高到现代科学的水平。根据中央指示的精神,医药卫生界认真贯彻团结中西医的方针,严肃批判认为“中医是封建医”、主张“三十年消灭中医”等错误言论,引导医务工作者认识到如何对待中医,首先是一个如何对待民族文化遗产的问题,同时还是一个关系到广大人民生命健康的问题。经过努力,逐步形成了我国中西医不仅在防治工作上互相团结,积极合作,而且在学术上互相交流,取长补短的良好局面。

20世纪50年代福建省人民医院中医诊室场景

 

历史背景

近代中医,历尽沧桑。清朝中晚期以后,由于封建统治者的昏庸和帝国主义的入侵,民族虚无主义随之产生,传统文化受到轻视。特别是在国民党统治时期,由于其推行扼杀中医的政策,中医药一度处于奄奄待毙、濒临消亡的境地。中国共产党自建党之日起,始终重视发展和利用中医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总结历史教训,从维护人民健康、发展人民卫生事业出发,高度重视中医药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制定了一系列保护中医药的方针政策和支持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措施。

 毛泽东对中医情有独钟,他多次在不同场合强调过:“中国对世界有很大贡献的,我看中医是一项。中医尽管有些道理还说不清,但行之有效就是真理。”1950年,毛泽东为第一届全国卫生工作会议题词:“团结新老中西医各部分医药卫生人员,形成巩固的统一战线,为开展伟大的人民卫生工作而奋斗。”这次会议正式把“团结中西医”作为新中国卫生工作的一项重要方针。1954年,毛主席指出:“重视中医,学习中医,对中医加以研究整理,这将是我们祖国对人类贡献的伟大事业之一。”

    1950年7月,毛泽东发出西医学习中医的号召。1954年11月,中央在批转中央军委党组《关于改进中医工作问题的报告》的批示中指出:“当前最重要的事情是大力号召和组织西医学习中医,鼓励那些具有现代科学知识的西医,采取适当的态度和中医合作,向中医学习,整理祖国医学遗产。只有这样,才能使我国原有的医学知识得到发展并提高到现代科学的水平,也只有这样,才能纠正对中医的武断态度和宗派主义情绪,巩固地建立中西医之间的相互尊重、相互团结的关系。”

    此后,西医学习中医在全国医疗卫生机构中逐步开展起来。1955年底到1956年初,卫生部在北京、上海、广州、武汉、成都、天津举办了6个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班,以两年半为期,系统学习中医理论和治疗技术。

1969年,当时还是卫生部中医研究院实习研究员的屠呦呦,忽然接到一项秘密任务:以课题组组长的身份,研发抗疟疾的中草药。为了完成组织交给的任务,屠呦呦历尽艰辛,克服了常人无法想象的困难。

    经过三年学习,1958年第一批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班结业后,卫生部党组向中央写了《关于组织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班总结报告》,受到毛泽东和党中央的肯定。毛主席在报告上做了重要批示,他说:“我看如能在1958年每个省、市、自治区办一个70~80人的西医离职学习班,以两年为期,则在1960年冬或1961年春,我们就有大约2000名这样的中西医结合的高级医生,其中可能出几个高明的理论家。”毛主席还说,“这是一件大事,不可等闲视之。”也在这里,毛主席提出了那句激励了几代中医人奋发进取的著名批示:“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

    正是在毛主席的直接关怀下,上世纪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中期,出现了中医现代史上发展的第一个令人瞩目的高峰。

    1952年,在卫生部医政局内设有中医科作为中医行政管理机构;1954年,卫生部成立中医司,由一位副部长分管中医工作;1956年,北京、上海、广州、成都设立了第一批中医学院,同时在西医院校中开设中医系或增加中医药课程,从此,中医教育被正式纳入国家高等教育的轨道。就是在这一时期,产生了针刺麻醉、小夹板等许多引人注目的科研成果。

一些有代表性的中医中药人士,还被推选为各级人民代表和政协委员,中医的社会地位、政治地位不断提高。

    身为党中央副主席的周恩来,参与制定了党对待民族优秀文化的一系列政策。为了尽快落实毛主席关于“即时成立中医研究机构”的批示,周恩来高度重视,亲自过问和推动。1955年,卫生部中医研究院宣告成立,其所属的西学中班也同时举行开学典礼。对此在全世界首创的中医走进现代化医疗科研殿堂之举,周总理亲笔题词:发扬祖国医药遗产,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1966年以后,在十年浩劫中,中医研究院多数科研项目被迫中断,北京市属医疗与科研机构也受到影响。困难之时,周恩来总理对中医科技界给予极大关怀和支持。

    周总理善于运用中医药于外交事务,一方面他指示办外宾门诊、外宾病房为国际友人诊治疾患,另一方面经常选派中医药专家出国为一些有影响的人物疗病保健。派出的中医大夫以精湛的医术、高尚的医德,向世界展示了中医药的卓越疗效,扩大了中医药的国际影响。

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非常关心中医药工作,把中医药学视为珍贵的文化遗产,并做出了很多重要批示。改革开放之后,党和国家的历代领导人同样也把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放在重要位置,给予了有力的支持。

 

重温精神

2015年11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和方法论进行第二十八次集体学习。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必修课。我们党历来重视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学习、研究、运用,在新民主主义时期创造性地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对发展我国经济提出了独创性的观点,如提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理论,提出统筹兼顾、注意综合平衡,以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导、农轻重协调发展等重要观点。这些都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造性发展。

 

今日党史小问答

1.1931年,日本关东军蓄意炸毁沈阳北郊柳条湖附近南满铁路铁轨,反诬是中国军队所为,突然进攻沈阳北大营中国军队,发动了( )。

A.九一八事变

B.八一三事变

C.一二八事变

D.七七事变

 

 

A

 

 

2.1935年12月,中共中央在( )上确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

A.八七会议

B.洛川会议

C.瓦窑堡会议

D.       十二月会议

 

C

2021年11月23日 17:28
浏览量:0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