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里有“普”之冠心病“血运重建”
血运重建,顾名思义就是重新恢复血管里的血液供应,比如说当冠脉血管发生了狭窄或血管闭塞后,会引起心脏供血减少,从而导致心肌缺血的出现,临床上对于冠脉血管的这种情况,我们的治疗往往就会采取“血运重建”治疗,即通过“介入”或“搭桥”的手段重建血管、恢复血供,以达到减少冠心病发作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是不是所有的患者都需要“血运重建”呢?那么这两种“血运重建”手段各有什么特点?血运重建后就一劳永逸了吗?
介入治疗是一个统称,属于微创手术,包括经皮冠状动脉球囊成形术、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解除冠状动脉狭窄的新技术等等。介入手术是从血管内部开通狭窄或闭塞的血管,必要时利用支架或药物球囊支撑塌陷及狭窄的血管,恢复正常的心肌供血。介入治疗有创伤小、治疗效果显著、住院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等特点,且通常只需要在局部麻醉下进行操作,因而越来越多的患者选择介入治疗。
搭桥,全称“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是指通过开胸手术的方法,利用自身的其他血管(如桡动脉或大隐静脉等)在狭窄部位的前端和后端之间搭“桥”,让血液能通过这些“桥”直接将血液灌注到缺血的心肌。搭桥手术往往需要“开膛破肚”,从而使得很多患者都望而却步。但实际上,搭桥手术由来已久,经数年的发展,现在的外科手术也正向着微创化的方向发展,搭桥手术带来的创伤越来越小,术后恢复也较以往快了很多。
“血运重建”是否适用于所有人?
血运重建并不适用于所有的冠心病患者,比如冠脉严重的弥漫性病变、钙化,解剖结构难以进行血运重建,或者患者合并严重的全身多器官疾病(如重度心衰、肿瘤、感染等)。因此,临床医生在决定前都要进行基于证据的风险和获益评估,同时还会告知患者相关医疗花费等重要信息。
任何疾病的发生、发展都是从无到有,由轻至重。从某种程度上讲,预防相较于治疗有着更重要的意义。正因为如此,我们一直强调要积极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如吸烟、饮酒、熬夜等),并保持低脂低盐饮食、早睡早起、坚持锻炼、控制体重等。
药物是一切疾病治疗的基础。很多心血管疾病在处于疾病的最初阶段时,通过药物就能获得理想的疗效。
随着冠心病疾病的进展,发展到心绞痛、心肌梗死时,我们往往采取介入或搭桥手术,但是这不代表只要做了支架或搭桥,冠心病就能治愈。冠心病患者术后仍然需要长期服药,控制好高危因素。研究表明,对于老年冠心病患者而言,规范的药物治疗可以有效控制病情,降低心血管风险事件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如有疾病疑问,可随时来院咨询!
医院地址:赣州市章贡区大公路49号
全科医学科(心血管内科二区)地址:市立医院3号住院楼4楼
全科医学科(心血管内科二区)病区电话:0797-5168304
全科医学科(心血管内科二区)门诊:市立医院门诊楼316诊室
撰文摄影:全科医学科 谢宸
急诊:8200120 投诉电话:5168300 地址:赣州市大公路49号 咨询电话:15387846678
赣公网安备 36070202000257号 赣ICP备14006979号-1 批准文字:赣市卫信息字[2014]4号
赣州市立医院 广东省人民医院赣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