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菊”部危机 这份《肛肠疾病知识之肛瘘十大问》请收好——上篇

创建时间:2024-01-31 14:55
一、什么是肛瘘?

所谓肛瘘,是指肛门直肠与肛门周围皮肤相通的感染性管道,通常由内口、瘘管和外口三部分组成。通俗地说,肛瘘的状态就像直肠内壁与肛周皮肤之间开了一条“隧道”,这条隧道可不是什么好事,因为从外口流出的分泌液常常导致肛周瘙痒潮湿,甚至形成湿疹。

肛瘘属于肛门直肠疾病中的常见病、多发病,男女老幼均可发病,但多见于青壮年男性,婴幼儿中男孩的发病率也不低。如果我们不去重视和处理这条 “隧道”,反复的炎症刺激肛门周围组织,就容易造成分支瘘管的形成甚至瘘管癌变,到时候处理起来就相对麻烦了。

二、到底是什么原因会导致肛瘘的发生?肛瘘和肛周脓肿有什么区别?

肛瘘和肛周脓肿准确来说是同一种疾病,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肛周脓肿是肛瘘的前身,肛周脓肿是发病的急性期,肛瘘是慢性期,当机体的抵抗力下降时,或者长期饮酒、进食辛辣刺激之物,又或者肛门被异物损伤时,则易导致肛门周围组织和间隙发生急性化脓性感染,在肛门周围形成一个肿痛的包块,若不及时处理,导致包块破溃流脓,就变成肛瘘了。

临床上很多的肛周脓肿患者都会并发肛瘘。那么导致肛瘘的原因主要有哪些呢?首先肛周脓肿是肛瘘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其次是直肠肛门损伤,如肛裂、外伤、会阴部手术可导致肛周皮肤黏膜破损,细菌侵入,反复感染而形成肛瘘。除了常见的细菌感染,我们还要警惕几种特殊的原因,比如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肠结核等,处理肛瘘的同时也要处理原发疾病。

三、哪些人容易得肛瘘呢,得了肛瘘又会有哪些症状呢?

一般来说,糖尿病患者,尤其是血糖控制不好的更容易引起全身各部位得感染。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比如说患有炎症性肠病、恶性肿瘤、结核、血液系统疾病等,因机体抵抗力下降也易引起感染。有不良生活习惯者(久坐、熬夜、饮酒、进食辛辣得人群)。长期便秘或腹泻者都是易发人群。

 

肛瘘的症状有哪些呢?

1.流脓。是肛瘘的主要症状,脓液的多少会根据感染的范围、细菌种类而有所不同。如果肛瘘是新生成的,则脓液比较多,而且脓液粘稠,味道很臭,颜色发黄。但是时间长了之后会逐渐变少,时有时无,颜色会呈现白色,质地比较稀疏寡淡。

2.疼痛。静止期肛瘘一般不疼。急性期,当脓液积聚引流不畅时,出现局部胀痛,脓液流出后疼痛马上减轻。

3.肿块大部分患者可在肛缘触及索条状硬块或者硬结,按压轻度疼痛,多数会误以为痔疮。

4.瘙痒。脓液不断刺激肛周皮肤,常感觉瘙痒,肛周潮湿不适,皮肤变色、表皮脱落,纤维组织增生和增厚,有时形成湿疹。

5.肛瘘一般无全身症状;复杂或迁延日久可能出现排便困难、狭窄、贫血、身体消瘦、精神萎靡、神经衰弱等症状;继发感染时有不同程度的体温升高等全身症状。

四、肛瘘需要做哪些检查呢?

对于肛周疾病的发生让很多人都难以启齿,认为发病的部位比较私密,怕暴露自己的隐私,甚至认为检查没有必要,就不太愿意去医院找医生检查。其实啊,我们肛肠科医生对于各类肛肠疾病已经见怪不怪了,对于我们来说已经是家常便饭了,并不用觉得多难为情,身体健康才是第一位的,不要让小问题拖成大问题。

1.肛门指检。是最快速、最简单使我们医生获取信息的一个重要检查方式,国外有项研究调查显示,在接受肛门指检的人中,检查前只有59.4%的觉得可以接受该检查,当等所有人都检查完成后,接受率上升到了91.5%!换句话说,有32.1%的人在实际体验之后,觉得肛门指检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痛苦。我们一般选取膝胸位或侧卧位,采取合适的体位利于医生观察与检查,首先观察肛门周围有无血、脓、粪便、黏液、肿块或瘘管等。再将戴有指套的食指涂上液状石蜡,先用食指掌侧按压肛门,使肛门括约肌松弛,缓缓将食指插入肛门,并有次序的从右、 前、左、后一圈的顺序检查,对肛管、直肠、前列腺进行仔细触摸按压,注意括约肌张力,有无肿块、狭窄、压痛和搏动,通过指检还能帮助排除是否患有直肠癌。

2.肛门镜检查。是通过肛门镜观察肛管、直肠有无病变的检查方法,我们可以通过肉眼直接的观察肛门内部有无脓液、血液、粘液等附着物,以及直肠粘膜是否有充血、水肿、糜烂、肿物等,是肛肠科常见的检查方法。

3.肛周磁共振检查。由于肛管解剖结构复杂,若手术盲视野进行,术中很容易遗漏脓腔、瘘管,因此肛瘘术后复发率高,如果处理不当,还易发生肛门失禁、黏膜外翻等后遗症,反而加重患者症状,给患者带来沉重的负担,因此对于临床上对于复杂型的肛瘘或脓肿,通常我们是建议做肛周MRI检查的,磁共振相当于医生的导航系统,在磁共振的指导下我们可以清楚的观察瘘管的走向、分支,以及内口的位置,为手术提供精准的指导。当如果没有条件进行磁共振检查时,直肠腔内超声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方法。

所以说检查并不可怕,令人恐惧的只是大家心里那道防线,如果感觉肛门不适,请大家及时就诊,以免延误病情。

5. 并非所有的肛瘘都是一样的,肛瘘可分型。

根据肛瘘内外口数量、瘘管数量以及与肛周直肠周围肌肉等解剖结构的关系,常将肛瘘分为单纯性肛瘘与复杂性肛瘘、低位肛瘘与高位肛瘘等不同类型,最长见的是Parks分类,将肛瘘分为括约肌间型、经括约肌型、括约肌上型和括约肌外型四大类,这些都是肛肠科医生常用的临床分类方法。

1.括约肌间型: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类型,指的是瘘管只在我们的内外括约肌间平面播散,不波及外括约肌。

2.经括约肌型:瘘管经内括约肌以不同的水平高度穿到外括约肌复合体,进入坐骨直肠窝,到达皮肤。

3.括约肌上型:瘘管在括约肌间平面向上走行,绕过耻骨直肠肌的顶端,再向下穿过肛提肌到达坐骨直肠窝,最后到达皮肤。

4.括约肌外型:临床上最少见的一种类型,指的是瘘管直接从会阴皮肤穿过坐骨直肠窝和肛提肌直接进入直肠,完全在外括约肌复合体之外,这种类型的肛瘘有可能是外伤、克罗恩病、肿瘤所导致,在处理这类肛瘘的同时应重视并处理原发病灶。

 

专家介绍

曾令泉 副主任医师 赣州市章贡区政协常委

广东省人民医院赣州医院(赣州市立医院)肛肠科主任

社会兼职:

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委员

江西省医师协会肛肠分会常委

江西省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常委

江西省研究型医院学会中西医结合肛肠病学常委

赣州市医学会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

政协赣州市章贡区常委

赣州市卫健委第二批优秀青年医学人才

赣州市卫建委“十百千”医学人才

擅长:微创治疗重度混合痔(RPH-4术、TST及PPH术)、复杂性肛瘘及重度陈旧性肛裂等肛肠疾病;处置肛门直肠手术后肛管狭窄、肛门失禁;诊治慢性顽固性便秘、结直肠肿瘤、炎症性肠病等。技术引进新项目“自动弹力线痔套扎术(RPH-4)治疗脱垂性混合痔”并率先在江西省开展此技术,填补市内空白,并在国内各类医学杂志发表多篇论文。

 

杨峰,主治医师,2010年毕业于赣南医学院。

从事肛肠科工作10余年,对痔疮、肛裂、肛周脓肿、肛周坏死性筋膜炎等肛周疾病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复杂性肛瘘的诊断治疗。

王燕,硕士研究生,毕业于江西中医药大学,

擅长中西结合肛肠常见疾病的诊治,如混合痔痔切除术(PRH4术、MM术)痔动脉结扎及粘膜固定术、肛裂括约肌松解术,脓肿肛瘘经括约肌切开术(TROPIS)及各种保留括约肌术改良Hanleny 、Parks松挂线术等。

 

团队介绍

广东省人民医院赣州医院肛肠科是我院特色专科,于2004年建科至今。我院属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集临床、教学、科研于一体,科室团队以老带青,传承优秀临床经验,拥有一支技术精湛、团结协作、不断进取的医疗技术及护理团队,始终坚持科技创新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创立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特色疗法,在肛肠、盆底、便秘等学科方面优势明显,疑难病例疗效显著。现有高级职称医师2名,中级职称医师4名,初级职称医师1名,其中女硕士研究生1名,满足女患者治病需求。

联系咨询方式:1.肛肠科门诊(广东省人民医院赣州医院(赣州市立医院)门诊大楼213室)2.肛肠科住院部(广东省人民医院赣州医院(赣州市立医院)2号楼10楼)3.科室电话:0797-8208562

撰文摄影:肛肠科 卢尚仁

 

首页    健康宣教    了解“菊”部危机 这份《肛肠疾病知识之肛瘘十大问》请收好——上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