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粤赣同心 这个老区崛起的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将“上新”

创建时间:2024-06-26 11:05

6月20日至22日,广东省人民医院赣州医院(赣州市立医院)(下称“赣州医院”)在江西省赣州市举行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暨建院一百周年系列活动。

据悉,赣州医院是由广东省人民医院输出建设的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自共建以来,该院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稳步推进,医院服务能力不断提升,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学科建设不断推进,持续助力赣南医疗卫生事业发展。

目前赣州医院顺利通过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项目阶段性评价,新院区已如期封顶,预计今年内可交付使用。

重点专科病人外转率下降3成

在该院心脏外科病房里,46岁的患者方女士刚刚和医生沟通完病情,满怀信心等待出院。方女士是赣州人,今年患上感染性心内膜炎,辗转南昌、上海等地求医未果,所幸在“家门口”得到了优质的治疗。经过手术,她的病情目前已平稳。

老院区

6月19日举行的2024年赣州市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联席会议第一次会议上公布了一组数据——至2023年底,赣州医院住院手术量、出院人数同比分别增长14.1%和1.8%,开展疑难手术2200余例,引进新技术和新项目86项,重点专科外转病人同比下降31%。外转病人同比下降,充分说明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工作正在发挥作用。

“心脏外科很需要平台支持,以往赣州医院碰到方女士这样的患者,考虑到手术难度和术前、术后管理难度,往往会建议向上转诊。”广东省人民医院瓣膜及冠心病外科副主任、赣州医院心脏外科执行主任何标川说,“省医不仅派驻了心脏外科医生,还来了麻醉、体外循环、术后监护等一整套专业团队,碰到复杂病例,大家更有信心了。”

新院效果图

据了解,与赣州医院共建以来,广东省人民医院共派出142名专家支援,均派驻1年以上,其中有6名连续支援3年以上,连续支援2年以上的达16名,覆盖95%以上的临床科室。何标川正是其中的一员,他说:“曾经,赣州医院一年只能做十几台心外科手术;如今随着口碑提升,多的时候每周要做4台至5台,目标是今年完成超过一百台。”

共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两年来,广东省人民医院帮扶进一步加强。广东省人民医院赣州医院心脏外科主任何成昌说:“广东省人民医院派出专家到我院挂职,心研所分批分次派出团队‘保姆式’帮扶,带来先进医疗技术和管理理念,对科室和我个人而言都是很好的学习机会。”何成昌表示,近年来,赣州医院心脏外科接收的手术量和手术难度逐步上升,多项手术技术是在江西省首次开展,促使科室整体能力水平加快提升。

新院区今年内交付使用

2019年,广东省人民医院启动对接帮扶赣州市立医院,并于2020年1月全面托管,赣州市立医院挂牌“广东省人民医院赣州医院”,成为赣州实施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首个落地的重大民生项目。2022年,该院获批江西省首批、赣南地区首家国家区域医疗中心。

新院建设实时图

在广东省人民医院的共建帮扶下,赣州医院各项业务整体呈现上升趋势。广东省人民医院院长余学清表示,“广东省人民医院将继续积极主动开展共建,将优势学科、前沿技术、先进理念等完全移植到赣州医院,为当地培养一支带不走、留得住、用得上的医疗队伍,力争圆满完成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的任务目标。”

广东省人民医院派驻专家、广东省人民医院赣州医院院长吴德庆表示,该院已建成“心血管病、肿瘤、肾脏病、老年病”四大诊疗中心;“心血管内科、心脏外科、胸外科、肿瘤内科、肾内科、老年医学科”六大专科建设持续推进,医院整体实力不断提升。在赣州医院百年院庆之际,广东省人民医院又派出重点学科十位执行主任常驻赣州帮扶,助力赣州医院肿瘤科、老年医学科、妇产科等十个学科的提升与建设。

夏照帆院士工作站在该院续签,余学清、吴一龙、汪建平、张靖、廖宁教授名医工作室相继成立,助力医院相关领域水平提升。2022年实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零的突破”,去年再立项2项;科研经费543万元,同比2022年增长4.5倍。

正在建设中的赣州医院沙河新院区,围绕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强心”“健肺”“壮肾”“敬老”的发展主线,集中打造心血管病、肿瘤、肾脏病、老年医学等10大医疗中心。目前,该院区已如期实现全建筑主体结构封顶,预计今年内可交付使用。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吴春燕 通讯员 张蓝溪

 

首页    新闻报道    光明日报:粤赣同心 这个老区崛起的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将“上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