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创佳绩!“无痕补心”技术新突破——赣南首例可降解封堵术成功救治卵圆孔未闭患者

创建时间:2025-03-13 17:12

2025年3月,广东省人民医院赣州医院心血管内科团队继“无痕补心”技术成功首次应用于复杂室间隔缺损治疗后,再次实现技术跨越——成功完成赣南地区首例经皮卵圆孔未闭(PFO)介入可降解材料封堵术。这一技术的应用,不仅填补了区域技术空白,更标志着赣南地区结构性心脏病治疗正式迈入“可降解时代”,为赣南老百姓提供了更安全、更先进的治疗选择。

 

从“金属封堵”到“无痕修复”:技术革新惠及患者

卵圆孔未闭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结构异常,与不明原因脑卒中、偏头痛等疾病密切相关。传统治疗多采用金属封堵器,虽能有效闭合缺损,但金属材料永久留存体内可能引发远期并发症(如过敏、血栓风险或影响核磁检查)。此次应用的可降解封堵器以生物高分子材料制成,具备两大核心优势:

- “无痕化”治疗:封堵器在完成缺损修复后,1年内逐步降解为水和二氧化碳,体内无残留,彻底规避金属封堵器的长期风险;

-微创高效:手术通过股静脉穿刺完成,创口仅2毫米,患者术后24小时即可下床活动,3天康复出院,显著缩短住院时间。

 

本例手术患者为一名中年女性,长期受偏头痛折磨,严重影响正常的生活工作,并引起一定的焦虑状态,辗转多家医院,反复对比,慕名到我院进行封堵治疗,手术在广东省人民医院总院心内科张曹进主任指导下,谢年谨主任、曹竣主任、赖迪生博士领衔的心血管介入团队协作完成,全程采用三维超声引导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系统,确保精准定位。术后患者分流消失。

技术突破背后的“硬实力”

此次手术的成功,得益于医院心内科在结构性心脏病领域的深厚积累:

1.技术传承与创新:继2023年参与的多中心研究--BRIGHT-4研究改写国际指南后,科室持续探索前沿技术,将“无痕补心”理念从室间隔缺损扩展至卵圆孔未闭领域;

2.多学科协作:结构性心脏病专家、影像团队及麻醉科紧密配合,结合术中实时影像监测,确保手术安全。

专家解读:可降解技术的临床意义

“可降解封堵术不仅是技术升级,更是治疗理念的革新。”赖迪生博士表示,“尤其对年轻患者而言,可降解材料避免了金属封堵器对未来医疗检查(如MRI)的限制,同时降低了血栓和感染风险,真正实现‘治疗不留痕’。”

 

未来规划:引领区域结构性心脏病诊疗

广东省人民医院赣州医院将以此为起点,进一步推动可降解技术的普惠应用,开设卵圆孔未闭专病门诊,建立标准化诊疗流程,惠及赣南及周边地区患者,真正发挥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和国家临床重点专科的辐射引领作用。

 

心内科简介

广东省人民医院赣州医院心血管内科是医院重点科室、赣州市首批医学领先学科,是赣南地区心血管领域唯一一家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单位。设有心血管内科病区和CCU病区。现有博士后1名,博士3名,硕士生导师2名,主任医师4名,副主任医师2名,副主任护师1名。拥有体外膜肺氧合机(ECMO)、主动脉内球囊反搏仪(IABP)、经食道超声心动图机(TEE)、远程心电系统、多导电生理仪、三维标测系统(CARTO3)、射频消融仪、IVUS、OCT、QFR、FFR、caFFR、冠脉内旋磨仪、IVL等国际国内一流的仪器设备。

 

科室还配备了齐全的康复设备,如心肺运动试验仪、6分钟步行试验仪、无创肺水分析仪、体外反搏治疗仪、无创心排量监测系统、床旁康复训练系统、有氧运动训练系统、抗阻训练系统、心身分析系统等。目前开展了冠脉介入治疗、肾动脉支架植入术、动静脉血栓介入溶栓术、经导管瓣膜成形术与置换术、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各种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术、起搏器植入术、主动脉腔内隔绝术、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间隔心肌化学消融术、经皮选择性肾上腺静脉采血术、超选择性肾上腺动脉栓塞术、左右心导管术、肺动脉造影、肺血管球囊扩张术与支架置入术等心血管介入手术,多项技术填补省、市空白。在复杂冠脉病变介入治疗、药物球囊代替支架植入治疗冠心病、主动脉腔内隔绝术、瓣膜病微创介入术、射频消融治疗各种复杂心律失常、高血压微创介入诊疗等技术均处于领先地位。

 

在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背景下,心血管内科依托全国排名前列、技术实力雄厚的广东省人民医院心血管病研究所作为坚强后盾,奋发进取,全力建设国家临床重点专科,致力于提升赣南革命老区心血管病诊疗水平,让老区人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

 

 

来源:心内科 钟修通

 

首页    新闻报道    再创佳绩!“无痕补心”技术新突破——赣南首例可降解封堵术成功救治卵圆孔未闭患者